论创造:卡片与SSD

Posted by YU Xiaoyan on March 24, 2017

创造的意义

人类是一种不断在寻找意义的动物。面对无垠的星辰大海、宇宙洪荒,所有的人类都是时空洪流中的匆匆过客,都是沧海之中的一滴水珠。张爱玲说过,“对于三十岁以后的人来说,十年八年不过是指缝间的事;而对于年轻人而言,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。”

指缝之间,许多人往往像被内置了程序的机器人,每天重复的在做去年、前年、大前年同样在做的事情。生活没有滋味,活的像一只咸鱼。看上去忙忙碌碌,实际上回首往事的时候发现没有什么值得记忆和纪念的。难道这样就是一生吗?我们的存在就是为了当一只咸鱼吗,我们的意义就是做一个时空洪流中没有声响的水滴吗?

认知科学和进化论告诉我们,人类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大脑。大脑的神经网络连接不同造就了人类与动物的不同,同时也造就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。人类是造物主偶然造就的一个进化系统上的奇葩,这朵奇葩的特点就是,有能力去创造。

创造就是创新产生以前没有的产品、服务、观念,可以是一个电灯泡、可以是一种共享单车模式、可以是一段代码、也可以是“世界因你而不同”这个观念。这些都是创造,这些都是由于创造者的努力而产生的。所以,在这个意义上说,人类存在的意义就是去创造、去发明。优秀作品的创造者是在做造物主做的事情。因此,你也可以成为离“神”最近的人。

创造的原理

指缝之间过去了,岁数就大了,岁数大了就没有创造力了吗?

创造是需要知识积累、刻意练习和创造灵感的综合才能够产生。三十岁之后的人知识量会获得快速大量的积累,这样是非常有助于创造的。例如,我们在工作中会面对具体的、实际的问题,我们想要去解决它,然后就会去查资料,去请教专家,去思考解决方案,这些都是一个专业知识积累的过程。大量的专业积累是创新、创意产生的沃土。用王阳明的话讲,这叫事上练。通过解决具体的工作中的问题,去修炼自己的内心,去肥沃自己创新的沃土。也就是说,没有白干的事情、做事情就是积累经验就是帮助你以后更容易的解决问题。

仅仅有经验就能创造吗?专业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往往是被沉淀在大脑中一个叫做“长期记忆”区域的地方,可以用电脑的机械硬盘(HDD)作为类比;我们日常最容易调用的可用信息区域往往一个叫做“工作记忆”的区域的地方,可以用电脑的内存(RAM)作为类比;普通人往往只有上述配置,而专家还有个的“长时工作记忆区”,可以类比我们电脑中加装的固态硬盘(SSD)。SSD可以随时快速调用大量的数据,所以专家在特定领域比普通人强很多。选择任务难度适中的练习目标进行刻意练习,在团队中获得及时的反馈,有足够多的练习次数,就能够打通RAM和HDD之间的通道,练就一块好SSD,从而成为专家。要知道,国际象棋大师在下棋的时候能够随时调用他SSD中的5万~10万个棋局,如果你能有这样一块SSD,创造个新的棋局和取得胜利还有难度么?

创造的方法

创造性工作是需要灵感的。灵感就像上帝之光,突然之间照耀着你,你就有了这个想法。但是灵感会自顾自的就产生了吗?要知道,一个创造者,在一个行业内要有所创造有所成就,不仅要有具体的专业知识,还要用于保持一颗童心、一颗好奇心。在你发现新的事物或新的方法或者有新的观点和想法的时候,找个小卡片记下来。这些看似没有用的片段,在积累到一定的量的时候可以成为你灵感的触发点。遇到问题的时候,可以多去想解决方案,记下来,存在某个容器中,发酵一下。也许在你散步的时候、在你洗澡的时候或者在一个你很放松的时候,一个绝妙的点子就涌了上来,这就是灵感。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,这是潜意识在帮你解决问题。

输出是更好的输入。要以开放的心态去分享、去教会想要跟你学习的人,因为教才是最好的学。教会别人可以帮你更好的梳理,更好的进行专业知识的积累,而且可以赢得尊重,积累成就感和价值感。孔子和王阳明先生不吝自己的所学传授给自己的弟子,他们身体力行的阐述着“立言、立德、立功”的道理。

LOG

20170511上午初稿 20170511下午微调 20180625增加了一个标题“创造的方法”,仅仅是标题。


Creative Commons License
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C A-S 4.0 International License.